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》17日公布,土壤污染数据终于走进公众视野。这一“破冰”之举是令人欣喜的重大进步。当前土壤污染是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,而治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污染信息充分公开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,已经公开的数据仅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态势概况,连统计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都困难。这离信息发布充分的要求尚有距离。
“边污染边治理”的老路已行不通,土壤污染的治理关键在于控制污染蔓延,堵住污染源减少新增污染,实现污染的“零增长”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,又在于污染数据的公开。
详细调查、摸清家底,充分公开、信息透明,公众就能知道污染的区域分布、轻重、影响,就会形成倒逼机制,使污染地区积极地进行污染治理。
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采取开展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、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、加强土壤环境监管等五项措施治理污染,证明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。
社会监督不仅有对职能部门的监督,还有对污染主体的监督,各方形成合力才是有效的良性解决之道。而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,有利于更多理性的、建设性的社会监督,有利于土壤污染的有效治理。